信息閱讀

【學院介紹特刊】人工智能學院

時間:2023-06-21

學院簡介

人工智能學院成立于2017年,在學院組建之初按照董事會和校領導的指示精神,本著適應行業發展需求,以“新工科”建設為引領,實施“建平臺、試驗田、全覆蓋”的三步走戰略。以人工智能學院所屬專業為平臺,探索“新工科”的“試驗田”,打造開放融合、系統全面的工程教育新生態。以所屬專業為基礎,大膽開拓“新工科”建設,為學校的其他專業向“新工科”探索提供參考依據。目前,學院共有自動化、機器人工程、物聯網工程等3個本科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567人,其中本科生396人。

學院現有專業教師29人,其中專任教師16人,外聘兼職教師13人(根據教育部最新文件規定,退休返聘教師不算專任教師,算外聘教師)。學院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4人;具有碩士學位14人,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87.5%;雙師雙能型教師8人,占專任教師比例50%;新余市優秀教師1名,校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競賽優秀指導教師12人。組院以來,學院積極開展應用型人才培育改革,有深度合作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0家,有教育部協同育人課題4項,橫向課題6項。

學院現有移動機器人、Zigbee無線組網、單片機技術、工業機器人、傳感器應用、微機原理等11個實驗室、輪式機器人、無人駕駛、智慧農業、人形機器人4個實訓室;建筑面積共1444余平方米,擁有實驗、科研設備311臺,資產總值達到382.72萬元,基本滿足學生實驗和實訓教學,教學設備值36.39萬元,合計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19.11萬元,生均6004.44元。

新余市機器人技術應用重點實驗室








校企聯合實驗室

莫釗,教授,碩士生導師,專業從事方向為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江西省電子學會理事,南昌市電子學會常務理事,江西省科技廳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庫專家,江西省教育廳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庫專家,江西省大學生電信專業競賽委員會主任。主持和參與省級以上科研項目9項,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獲得省級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南昌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高??萍汲晒泉?項。

張常友,副教授,專業從事方向為智能化產品設計與研發。2005年以來先后多次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和全省大學生電子設計賽和各類創新創業類比賽;主持省級混合式一流課程1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發表論文20余篇,核心論文5篇,編著教材4部,獲實用新型專利12項;先后被評為新余市“優秀教師”、新余市十佳“優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優秀指導教師。

學院學科建設和科研競賽成果

學院現有省級混合式一流課程1門,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校級混合式一流建設課程2門,校級思政師范課程2門,教育部協同育人課題4項,教改、科技課題20余項,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80余篇,優秀競賽教師證書20余項,軟著、專利20余項。








部分成果證書

注重學生實踐實踐能力培養,組建專業協會4個:人工智能協會;軟件設計協會;無人機愛好者協會和機器人愛好者協會;學生自主科研項目20余項,參與教師科研項目10余項;近三年共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國家級比賽項目10項,省廳級比賽項目4項,榮獲全國二等獎6項、三等獎10項,省級一等獎46項、二等獎85項、三等獎96項。




學生部分獲獎證書

學院特色

“黨建+”塑新魂

人工智能學院直屬黨支部自成立以來按照“堅持“黨建+”與教育深度融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工作思路 ,開展“四史專題”黨史學習系列活動。




部分榮譽牌匾

進一步規范和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按時召開支部委員會、黨員大會、黨小組會,掛點領導、書記帶頭上黨課;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抓手,開展黨史系列主題活動,推動了分院創新和發展。支部的黨建工作進一步加強,立德樹人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扎實開展,安全穩定有效維護。

支部堅持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將傳承紅色精神、厚植家國情懷與學習教育緊密結合。




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圖片

“黨建+”促科研競賽

人工智能學院直屬黨支部遵循黨建先行、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原則,以學科競賽為抓手,大力培養“有創新思維能力”的拔尖人才,切實提高從事科學研究的創新能力。




“黨建+”競賽活動

“黨建+”促教學

堅持黨建指導實踐,實踐豐富黨建的基本理念,探索支部黨建和活動與學生實踐和實習活動同頻共振,以黨支部學習和教育實踐實習活動為載體,扎實推進新時代學生實踐教育。

為了更好地實現零距離教學、零距離就業我院開展了多次校外實訓。分利用企業生產與經營的軟硬件資源,著力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與職業素質。




“黨建+”實習實訓教學活動

“黨建+”促德育

黨建帶動團建工作是黨在新時期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對青年工作領導的時代需求。分院黨支部堅持把黨團建設作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和實踐教育活動,增強學生團員的先進性意識,為學校德育工作拓展了新陣地,注入了新活力?;顒邮怯说闹匾d體,分院黨支部以社團活動為依托,打造豐富多彩的活動文化,不斷增強校園的內部活力,給學生充分展示的舞臺和空間,全面育人的理念在具體的情景中開花結果。

“黨建+”德育教育

“黨建+”推動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2021屆畢業生就業落實率為98.3%,2022屆畢業生就業落實率為97.8%。從就業統計數據看,在畢業生中,簽訂協議和勞動合同率到企業就業的人數最多,占80.7%;其次是升學,占到到15.9%,1.1%的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

專業簡介

自動化(人工智能方向)(本科)

專業代碼:080801

專業簡介

自動化專業是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工學學科自動化類下設的唯一專業,是以控制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為基礎,以電工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為主要手段,以“厚基礎、寬培養、重能力”為特色的專業。專業以自動控制理論為主要理論基礎,以電子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等為主要技術手段,對各種自動化裝置和系統實施控制。

主要學習自動控制原理、計算機控制系統、電力拖動與運動控制、模擬與數字電路、微機原理及單片機技術、模式識別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等核心課程,以及一系列的綜合實訓和專業實習,包括自動化綜合課程設計、嵌入式系統設計與開發、控制系統設計與實踐、創新創業實踐、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成為自動化專業相關領域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運營維護、工程應用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科技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具有健全人格和創新精神,掌握良好的數學、自然科學知識和扎實的自動化基本理論與專業技能,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和終身學習意識,能夠在工業企業、科研院所等部門從事有關運動控制、制造系統自動化、機器人控制、智能監控系統、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聯網等方面的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系統運行管理與維護、企業管理與決策和教學等工作的寬口徑、高素質、復合型的自動化工程科技人才。

主干課程

電路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電機驅動技術、PLC控制技術、電機拖動、微機原理及應用、機器人技術與應用、智能傳感與檢測技術、單片機技術、嵌入式系統及其應用、ROS操作系統 。

發展前景

自動化專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與就業渠道。在國家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一帶一路”、“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重大戰略的背景下,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到2025年,與自動化領域密切相關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950萬人。

自動化專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與就業渠道。在國家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一帶一路”、“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重大戰略的背景下,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到2025年,與自動化領域密切相關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950萬人。

自動化專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與就業渠道。在國家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一帶一路”、“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重大戰略的背景下,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到2025年,與自動化領域密切相關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950萬人。

就業方向

畢業后從事自動控制、自動化、信號與數據處理及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技術工作。就業領域非常寬廣,包括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設計單位、大專院校、金融系統、通信系統、鐵路、工礦企業及政府和科技部門等。

工業機器人實驗室

柔性制造系統實訓室

機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方向)(本科)

專業代碼:080803T

專業簡介

“機器人工程專業”是順應國家建設需求和國際發展趨勢而設立的一個新興專業,2016年被教育部批準成為本科新專業,列入招生計劃。該專業是以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和認知科學等學科中涉及的機器人科學技術問題為研究對象,綜合應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研究機器人的智能感知、優化控制與系統設計、人機交互模式等學術問題的一個多領域交叉的前沿學科。機器人工程專業的學生具有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富創新的特點,具有團隊組織協調與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具有融合掌握多學科基礎理論的專業優勢。

培養目標

本專業以“德才兼備、家國情懷、視野開闊、愛體育、懂藝術、能力發展性強”作為人才培養目標,將前沿性理論、創新性思維、創造性實踐融入機器人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具有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突出、創新意識強,能從事機器人系統集成設計、加工制造、應用研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復合創造型機器人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

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單片機技術、PLC原理及應用、機電傳動與控制、人機交互程序與設計、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嵌入式系統及其應用、機器人控制技術、機器人傳感器技術、工業機器人編程及應用、機器人制造系統集成、工業機器人故障診斷與維修、移動機器人定位與導航技術。

發展前景

2015 年,國家提出《中國制造2025》戰略,積極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次年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近年來,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已經率先從汽車、電子、視頻包裝等傳統領域,逐漸向新能源、環保設備、高端裝備、倉儲物流等新興領域加快轉變;同時機器人企業解決方案,也從傳統汽車及3C制造向新場景和新行業延伸,加速“機器換人”進程。機器人產業的加速發展,勢必帶動旺盛人才的需求。根據相關調查報告,制造業很多領域崗位人才依然是非常短缺,人才需求預測 2025 年超過 500 萬人,尤其像工業機器人和機器視覺這類型崗位的高技術型人才更為缺乏。

就業方向

當今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發展機器人產業,認為其將是互聯網之后有一個行業爆發點。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科技成果已經進入實際應用?;诖?,我國也出臺了大量支持機器人人工智能的發展政策,所以機器人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非常好。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夠在機器人的設計研究單位、生產制造企業以及集成應用公司,從事機器人工作站設計、裝調與改造,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的設計、應用及運行管理等技術或管理崗位工作,也可在高?;蚩蒲袡C構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

課堂講授NAO機器人知識

機器人舞蹈現場

物聯網工程(人工智能方向)(本科)

專業代碼:080905

專業簡介

物聯網是推動“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戰略實現的核心應用技術。物聯網將世界萬物聯接到互聯網,是實現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養老、等呈現在人的面前、時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物聯網工程專業開始于2010年,是教育部審批設置的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本科專業。物聯網工程專業學習“物”如何被聯接到互聯網;學習如何編織一個包括萬“物”的互聯網(即物聯網);學習如何智能化地管理互聯網中“物”;學習如何分析處理互聯網中“物”所產生的大數據。因此,物聯網工程專業既要學習傳感器、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等基礎知識,又要學習無線傳感網絡、RFID、移動通訊等通信技術,還要學習無線傳感網絡、嵌入式系統、數據庫、軟件設計和大數據分析等專業知識和技能。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國家現代化與信息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科學和人文素養,能力、知識協調統一,具有基礎理論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知識面寬廣、勇于創新的特點,能系統地掌握物聯網工程包括計算機軟硬件與應用、物聯網軟硬件及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適應能力強,具備國際化視野,能夠解決IT領域實際問題的高素質專業性技術人才。經過四年左右的工作實踐,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滿足合格的物聯網工程系統工程師的基本要求,能獨立承擔重要工程項目任務,成為項目團隊的核心成員或團隊負責人。

主干課程

電工與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單片機技術、嵌入式系統及其應用、ZigBee無線傳感器網絡設計、RFID原理及應用、傳感器技術、數據庫原理、Java程序設計物聯網移動應用開發、計算機組成原理、物聯網工程設計與實踐、物聯網信息安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物聯網通信技術、操作系統。

發展前景

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將會發展成為一個上萬億元規模的高科技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珠三角地區是國內電子整機的重要生產基地,重點進行核心關鍵技術突破與創新能力建設,著眼于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農村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

就業方向

物聯網成為就業前景廣闊的熱門領域,該專業培養的學生就業方向涵蓋物聯網新興產業所涵蓋的物聯網技術軟硬件開發、系統集成與管理工作,主要就業方向是與物聯網相關的企業、行業,從事物聯網的通信架構、網絡協議和標準、無線傳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設計、開發、管理與維護,也可在高?;蚩蒲袡C構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物聯網工程專業畢業生能在政府管理部門、科學研究機構、設計院、咨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業及能源管理、建筑節能設備及產品制造生產企業等單位從事建筑節能的研究、設計、施工、運行、監測與管理工作。

物聯網智能農業實訓室

樓宇智能化綜合實訓系統

無人機應用技術(??疲?/font>

專業代碼:560610

1.專業簡介

無人機應用技術,??茖I,學制三年。培養掌握無人機飛行原理、無人機生產制造、無人機設計、無人機組裝調試、無人機檢修,無人機駕駛操控、無人機數據處理等方面的相關知識和實踐技能,具備獨立開展整個無人機操控和數據處理過程的能力,可在國土測繪與調查、無人機遙感數據采集與處理、環境監測、電力巡查、農業植保、影像航拍、攝影測量等無人機應用領域從事應用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

培養目標

專業面向無人機軍用與民用企業無人機產業制造、維護、操控第一線,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軍事素養,掌握機械、電氣及自動控制技術等系統的基礎知識,具備無人機制造、維護、操控等專業技能,具有較強的職業適應能力,較高的計算機應用水平,能從事無人機制造、維修、操控、作業的機械師、技術員、操控師等崗位工作的技術技能人才。

主干課程

電工與電子技術、數字電子線路、單片機技術、嵌入式技術與應用、無人機系統導論、無人機組裝與調試、無人機操控應用技術、無人機動力技術、無人機法律與法規知識、無人機測繪應用技術、無人機電力巡線技術、無人機系統設計基礎。

發展前景

無人機應用技術近幾年來發展比較快,而除軍事用途外,由于無人機成本相對較低、無人員傷亡風險、生存能力強、機動性能好、使用方便等的優勢,使得無人機在航空、交通、軍事、消防救援、農業、醫療等民用領域應用前景極為廣闊。正是因為看到未來無人機的民用市場潛力巨大,除一些科研院所外,民營企業也開始介入無人機市場。目前粗略估計全國約有280多家單位在生產無人機。

就業方向

畢業生完成三年學業后,可在軍隊與地方的無人機研發生產企業、飛控研制公司的系統集成、系統測試、客戶服務等崗位從事無人機系統生產、裝調、測試及維護工作,也可在農林植保公司、影視航拍公司、電力巡線、地理測繪等企事業單位外場作業部門崗位從事無人機操控、作業、后期處理及維護等工作。

2018年CADC國際飛行器挑戰賽總決賽現場

2020年首屆航空模型(無人機)飛行挑戰賽

物聯網應用技術(??疲?/font>

專業代碼:610119

專業簡介

物聯網應用技術是物聯網在大學??疲ǜ呗殻哟蔚奈ㄒ粚I,屬于計算機(網絡管理)類,升本專業為物聯網工程。屬于計算機大類之下的(網絡管理)類。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射頻、嵌入式、傳感器、無線傳輸、信息處理、物聯網域名等物聯網技術,掌握物聯網系統的傳感層、傳輸層和應用層關鍵設計等專門知識和技能,具有從事WSN、RFID系統、局域網、安防監控系統等工程設計、施工、安裝、調試、維護等工作的業務能力,具有良好服務意識與職業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主干課程

數字電子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傳感器技術、物聯網組網技術、JAVA語言程序設計、SQL數據庫、單片機技術、嵌入式系統原理與設計、RFID識別技術、Zigbee技術及應用、短距離無線通信、計算機網絡技術、物聯網工程設計與實施。

發展前景

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將會發展成為一個上萬億元規模的高科技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珠三角地區是國內電子整機的重要生產基地,重點進行核心關鍵技術突破與創新能力建設,著眼于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農村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

就業方向

物聯網成為就業前景廣闊的熱門領域,該專業培養的學生就業方向涵蓋物聯網新興產業所涵蓋的物聯網技術軟硬件開發、系統集成與管理工作,主要就業方向是與物聯網相關的企業、行業,從事物聯網的通信架構、網絡協議和標準、無線傳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設計、開發、管理與維護,也可在高?;蚩蒲袡C構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物聯網??茖I畢業生主要面向司法機構、銀行、民航、社區、監獄等安防技術部門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安防技術應用,安防系統建設、管理、運維,安防產品維護、技術服務與咨詢等崗位工作。

物聯網綜合實驗室

国产人妇三级视频在线观看_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99久久精品亚洲无码_h片在线观看播放网站